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各地积极落实各项稳投资措施,相关政策不断发力显效。截至8月20日,在已公布前7个月投资数据的19个省份中,有15个省份投资实现正增长。
稳投资就是稳增长,稳投资就是保发展、保民生。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引领势头。今年疫情发生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各地方和部门积极开展稳投资工作,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加大稳投资力度,有序地推动项目开复工,随着各类政策持续发挥积极效果,投资活动逐步恢复生机与活力,并在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发挥了重要的“稳定器”作用。从前七月数据来看,各地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呈现回暖势头,重大投资项目进度符合预期。即便是在投资增速下降的省份,降幅也在继续收窄。专家分析认为,我国投资逐月恢复的态势已经形成,未来将继续延续回升趋势,助力经济复苏。当前,需要用好用足扩大有效投资这个“关键一招”,为市场扩内需、增信心,为发展清路障、聚动力,为就业增岗位、促稳定。
稳投资,“高质量”供给空间更加广阔。稳增长任务越是艰巨,稳投资越要着眼长远,讲求高质量,不能“挖到篮子里的都是菜”。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目前,各地正在着力推进重大工程高质高效建设。据统计,今年1月份至7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65个,总投资5326亿元,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高技术、能源、农林水利等领域。从各地正在大力推进的投资项目也可以看出,各级政府普遍更加注重‘两新一重’、高新技术领域、新旧动能转换、生态环保等项目建设。这些项目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意义,也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投资需要,同时,也需要更加灵活的宏观政策搭配,做到精准筹资、精准引导、精准施策。
稳投资,“短板”领域要再加把力。稳投资,既要稳当前,也要稳长远。从现实基础看,相对滞后的城镇化水平、亟待缩小的东中西部地区差距等方面仍蕴藏着巨大机会。从长远看,这次疫情暴露出的公共卫生设施、应急能力建设、物资储备体系等领域,正是下一步投资增长潜力所在。特别是当下,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向纵深推进,居民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围绕供给提升和消费升级,投资空间巨大。各地应统筹考量地区定位和发展方向,选准投资领域和项目,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在浙江,一批处于完工建设冲刺阶段的水利设施项目在今年汛期发挥了关键作用。这说明只有顺应居民需求新变化扩大消费,着眼调结构增加投资,形成供给结构优化和总需求适度扩大的良性循环,才能更好发挥投资“加速器”的关键作用。
稳投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更高的政治站位稳投资,以更大力度、更加精准、更加有效的投资来补短板、强弱项,正是下一步投资增长的方向所在。

序号 | 评价专家 | 专家等级 | 机构 | 评价时间 | 打分 | 评语 |
---|---|---|---|---|---|---|
1 | 王** | 1级 | 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20-08-25 12:09 | 45 | 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