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构
  • 专家
  • 榜单
  • 文章
政略思维在军事领域的方法论意义

  政略思维方法在政治和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习近平主席指出,筹划和指导战争,必须深刻认识战争的政治属性,坚持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从政治高度思考问题。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战争与政治的辩证关系,贯穿着政治决定军事、政略决定战略的大逻辑。

  政略思维要求认识和把握军事问题必须以达成政治目的为根本的价值导向,以政治目的实现程度为检验标准。政治对军事的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战与非战的定夺、战争目标的确定、战争方式的选择等,从根本上讲并不完全取决于战场上敌对双方兵力、兵器等的对比情况,而是取决于双方的政治目的和政治需要。军事指挥员必须善于从政治高度思考把握军事问题,准确领会本国政府的战略方针和决心意图,准确把握军事斗争的政治背景、政治意图、政治底线,打还是不打、什么时候打、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政治目的。有时候从军事上看有利,但如果政治上不允许,那也不能轻率行动;反过来,如果政治上需要,即使军事上有困难和风险,也要坚决行动。

  另一方面,衡量一场战争的成败得失,固然要看敌我伤亡比例的大小、弹药物质消耗的多少,但最主要的还是要用政治标尺来衡量,就是要看这场战争对政治目的的实现情况。正如克劳塞维茨所说:“作为战争最初动机的政治目的,既成为衡量战争行为应达到何种目标的尺度,又成为衡量应使用多少力量的尺度。”当年毛泽东称赞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是打了一场漂亮的“政治军事仗”,绝不仅仅是因为我军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毙俘印军8700余人的骄人战绩,而主要是因为此次作战圆满达成了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预先确定的政治目的和战略目标,即此次作战既要打退打狠打痛侵略者,夺回被蚕食领土,但又不能打大,特别是不能打成持久战,造成我政治外交的战略被动。我军未来遂行的联合作战,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政治目的的指向性更加鲜明,军事行动的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显著增强,要求各级指挥员必须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拓宽政治视野,防止和克服“单纯军事观点”,既要有军事头脑,更要有政治头脑,既要考虑打好军事仗,也要考虑打好政治仗,以便最大限度地实现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

  政略思维要求认识和把握军事问题必须以实现整体性、长远性、根本性利益为目标追求,而不计一城一地一时之得失。政略思维作为全局性思维,强调要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眼前与长远的关系,并通过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来实现全局性、长远性目标。古人讲,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对待战争与和平问题上,尤其需要强化全局性思维,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远看近、未雨绸缪,着眼国家政治外交大局和国家安全战略全局处理军事问题,做到动静有序、进退有矩。毛泽东认为,“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如果全局和各个阶段的关照有了重要的缺点或失误,那个战争是一定要失败的”。现在,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在实现快速发展、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越是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我们越要保持战略清醒,增强战略定力,处理好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把战争问题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目标下来认识和筹划,不能出现战略性失误。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艺术,从战略指导和思维方法角度来看,就体现了全局性思维的鲜明特征。

  我军未来遂行的联合作战,军事和政治的联系更加紧密,在战略层面的相关性和整体性日益增强,要求各级指挥员必须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号令意识,坚决克服本位主义的思想羁绊,自觉把军事问题放到党和国家的大局中去思考和定位。上级让“攻山头”,能豁得出、打得赢;让“守堡垒”,能守得稳、挺得住。遇到危机事件,头脑不发热、行动不冲动,避免因军事盲动、擦枪走火造成国家政治外交上的被动。

  政略思维要求认识和把握军事问题必须讲究斗争方略、增强斗争艺术、把握斗争节奏,决不能乱拳出击、盲目蛮干。政略是本,策略是目,策略从来都是为实现政略服务的。离开策略的支撑,政略只能成为挂在墙上的空泛愿景。毛泽东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自古以来军事领域就是策略性思维运用最为广泛、最为生动、最具创造性的领域。这种策略性思维强调,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之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对力量、重点、时机、方式等要素的运筹,达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乃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策略性思维可分为全局性策略思维、局部性策略思维和战术性策略思维等不同层次。比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如何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就是一个全局性策略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之中,把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作为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重要途径,把军政军民团结作为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重要政治保证,从顶层设计上为实现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发展制定了一整套全局性方略。又比如,在与主要战略对手进行军事博弈时,如何处理好捍卫国家主权尊严与维护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关系,属于局部性策略的范畴。这一策略的实践要求是,要把握好捍卫国家主权尊严与维护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之间的平衡,特别要注意防止在军事行动中因“用力过猛”导致冲突升级,把局部问题搞成全局性问题,并由此带来国家在战略全局上的被动。再比如,在军事行动中,如何着眼政治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手段和规模力度,就属于战术性策略的范畴。

  我军未来遂行的联合作战,军事斗争与政治外交斗争相互交织,舆论争夺、法理斗争和心理攻防更加激烈,要求各级指挥员必须提高思维层次、强化策略意识,特别是在与战略对手博弈互动时,要基于政治效果处理军事问题,明确“底线”和“红线”,做到当打则打、当止则止,确保以我为主、保持主动,力求实现军事目的与政治目的的统一;要基于底线思维设计方案预案,坚持预置在先、对等反制,做到既不妥协退让,又不盲目冒进,力求实现维护国家主权尊严与预留回旋空间的统一。

作者
张子琪,张丙辰
所属领域
军队国防,政治建设
文章数据
iwaes指数: -
参评专家: -
专家平均分: -
网络传播指数: -
文章转载数: -
参与转载媒体数: -
搜索引擎收录数: -
重点刊登次数: -
重点刊登时长: -
阅读数: -
点赞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