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构
  • 专家
  • 榜单
  • 文章
让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

  科学家精神,在老一辈科学家身上体现得尤为典型。深入挖掘老科学家身上蕴含的学术思想和道德风范,大力弘扬他们在学术成长历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科学家精神,对于青年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科学家精神,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质和表现。中央《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提出,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主要包括六个方面: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科学家精神,在老一辈科学家身上体现得尤为典型。深入挖掘老科学家身上蕴含的学术思想和道德风范,大力弘扬他们在学术成长历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科学家精神,以激励青年学者端正学风,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对于提升高校育人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老科学家,是指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的老科技工作者。2010年,中国科协等11个部委联合启动了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采集对象主要面向80岁以上、学术成长经历丰富的两院院士,或是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老科技工作者。

  随后,不少省(市)科协也启动该工程。每一位老科学家都有一份独特的学术成长经历,有一份对中国科技发展历史的珍贵记忆。为他们树碑立传,就是对科学家精神的生动弘扬。

  自采集工程开展以来,全国先后有500多位知名专家入选。几千位研究人员参与挖掘、收集、整理老科学家学术成长经历和资料,研究分析他们成为学术大家的成长历程。

  中央提出,要系统采集、妥善保存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深入挖掘所蕴含的学术思想、人生积累和精神财富,建设一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编排创作演出反映科学家精神的文艺作品,创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老科学家的学术成长经历和成才经验,就是对青年学生开展隐性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鲜活教材,对高校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具有良好的导向性和强大的说服力。

  很多学术大家,就工作生活在校园里,是青年教师和学生仰慕、追逐的科研明星。他们在学术成长关键节点遇到的老师、选择的道路,怎样渡过难关、如何创新实践等,对青年人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其言传身教,特别有利于科学家精神在青年学生思想中扎根、发芽,使思政元素在专业教育中得到发扬。

  丰富的实物采集成果,数字化的档案资料,可看、可触,能够让青年人生动感受科学家走过的路。他们读书时条理工整的笔记,刚开始做研究时的实验记录,与友人谈爱国情、报国志的信件等,是个人成长的印记,更是学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鲜活材料。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是以科学家个人学术成长经历为主线,以其科学研究的静态资料和动态发展过程为辅线,真实完整描述学术成长经历,研究学术成就取得、学术思想形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最终分类形成较为严谨的案例体系。根据不同阶段和特点,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运用这些材料,丰富思政课教学实践。

  利用研究成果和采集所得,与专业课深度对接,丰富课程思政元素,让更多青年学生受益。可通过开讲座、作报告等形式,介绍老科学家的学术成就和科学精神,用精彩案例和故事,丰富专业课思政的内容。可向专业教师提供老科学家传记或者研究报告,把老科学家的生动事例,作为全校思政课的补充材料。

  校内拓展,校外联合,让更多老科学家学术成长故事融入“课程思政”。能进入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终究是极少数人,未进入采集工程的知名科学家,他们的学术成长之路和科学故事同样精彩,可通过深入访谈和系统整理,让更多科学家学术成长故事发挥思想教育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作者
翟荣惠
所属领域
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政治建设
文章数据
iwaes指数: -
参评专家: -
专家平均分: -
网络传播指数: -
文章转载数: -
参与转载媒体数: -
搜索引擎收录数: -
重点刊登次数: -
重点刊登时长: -
阅读数: -
点赞数: -
评论数: -
作者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