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构
  • 专家
  • 榜单
  • 文章
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 构建新发展格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对在复杂环境下更好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我们要从五个方向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

  把握创新方向的第一动力,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位置。在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化特征日趋明显的背景下,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难度和紧迫性显著上升,只有充分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位置,才能有效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积极推动制造业回流和以自身为中心配置区域性产业链,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又使得跨国公司更为重视产业链供应链的多元化,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已成为重大课题。因此,要依托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对关键领域、关键技术、关键产品的保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十四五”时期应努力调整现有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把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作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长期战略取向和政策选择。

  把握协调方向的内生特点,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改革政策设计的优先次序。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也要把握工作着力点。只有充分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改革政策设计的优先次序,才能有效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未来国内强大市场或将成为我国参与或在一定程度上主导国际竞争的绝对优势。目前,我国内需结构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要素市场如土地、资本、高级人力资源等市场体系结构严重不均衡,给参与双循环的企业造成较高交易成本,无法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阻碍了通过内需发挥增长支撑效应。这是中国市场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十四五”时期要坚持市场取向改革,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改革政策设计的优先次序,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把握绿色方向的普遍形态,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与生态监管建设并重。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推动经济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只有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与生态监管建设并重,才能有效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在新发展格局下,激励企业和地方政府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链,既可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消耗、循环利用、保证安全生产,又可为信息化提供巨大的需求支持。同时,强化市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生态重大风险识别、预警、处置机制,加强监管预期管理,使“中国制造”和“绿色制造”成为高质量的标志。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与生态监管建设并重的核心是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保障前提。因此,“十四五”时期应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把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与生态监管建设并重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把握开放方向的必由之路,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开拓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只有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开拓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才能有效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增强在扩大开放中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当前,我国经济已经深入融入世界经济,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补齐要素、资源、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使得国内大循环更加畅通。夯实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也将为世界各国贡献更多“中国机遇”。在扩大开放中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引领作用,要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同时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因此,“十四五”时期要牢牢把握对外开放这项基本国策,要科学认识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开拓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安全的对外开放。

  把握共享方向的根本目的,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打通国民经济循环的痛点和堵点。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要求我们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只有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打通国民经济循环的痛点和堵点,才能有效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在新发展格局下,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建设各类虹吸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平台。首先,打通痛点和堵点关键在于加快建设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找准堵点和短板,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着力提高流通效率,提升流通业全球竞争力,加快建立应急流通体系,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其次,打通痛点和堵点的本质在于加快建设现代的全球先进要素体系。只有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才可为资本和人才创造具有安全性、增值性、流动性的发展机遇。为此,可以利用内需提供的市场和事业发展机遇吸引全球人才和技术,可以在国际外包中更好地利用全球智力资源,可以依托内需走出去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服务。因此,“十四五”期间应持续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打通国民经济循环的痛点和堵点,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塑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推动“中国号”巨轮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行稳致远。

作者
王静
所属领域
经济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态建设
文章数据
iwaes指数: -
参评专家: -
专家平均分: -
网络传播指数: -
文章转载数: -
参与转载媒体数: -
搜索引擎收录数: -
重点刊登次数: -
重点刊登时长: -
阅读数: -
点赞数: -
评论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