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构
  • 专家
  • 榜单
  • 文章
“五个课堂”汇聚新时代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合力作用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和生力军。要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成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既要抓好知识教育,又要抓好品德教育,更要抓好制度自信教育,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在大学生心灵中植根、血脉中熔铸、生活中融入、行动中彰显。面对当前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新变化,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要在贯穿“五课堂”上下功夫,同向同心同行,凝聚整体合力,形成协同效应。

  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所谓第一课堂,即传统和现行的教室课堂,它是学校教学的主渠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首先要注意纵向贯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从专科三门课、本科五门课到研究生思政课都要体现相关内容,同时要注重把教材体系中的制度自信内容转化为教学体系中的制度自信内容,通过课堂教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制度优势与制度效能植入学生心灵,进而转化为其信仰。其次要注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渗透到基础课、专业课和通识课课堂教学中去,在知识与技术教学中嵌入制度自信的元素,在文史哲经法管艺等课程融入制度自信的内容,充分发挥它们在高校制度自信宣传教育中的课程思政功能与作用。

  发挥“第二课堂”的文化育人作用

  一般来说,校内课外社团,公益、兴趣小组等各种活动统称为第二课堂,它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种类繁多,通常包括思想理论类、文艺体育类、科学技术类、公益服务类、就业创业类和网络信息类等。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贯彻第二课堂,就要根据参与不同活动类型学生的旨趣,结合国内外不断变换的热点、难点、疑点,把制度自信的宣传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报告会、座谈会、沙龙和论文写作、比赛、创新创业、公益活动等活动形式中去,以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活动之中的目的,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知与认同感。

  发挥“第三课堂”的实践体验作用

  第三课堂是指国内校外各类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和义工等活动,它通常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实践出真知,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贯彻第三课堂,就必须延伸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通过认知实习、调研考察、顶岗实训、义工支教等社会实践,让大学生们深入了解中国的国情、社情和民情,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社会主义为什么能、改革开放为什么好,进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与自信。

  发挥“第四课堂”的比较鉴别作用

  第四课堂是指留学、游学、访学等海外学习、交流、考察和实习等项目,它是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衍生出来的新课堂。面临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教育国际化趋势凸显。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推进教育国际化亟需我们把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贯彻第四课堂,引导他们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血腥发展史、认识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资本逻辑,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让他们在全球经济与战略重心东移,国际战略格局“东升西降”更趋明朗化中强化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发挥“第五课堂”的延伸泛在作用

  人类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化生存业已成为了人类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众多虚拟课堂和网络交互学习平台日益成为高校的第五课堂。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让“停课不停学、不停教”落在实处,一学期来,第五课堂已经成为传统课堂教学重要补充,成为一种新常态。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当前,把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贯彻第五课堂,把中国制度理论、制度历史和制度绩效融入虚拟课堂和网络交互学习平台,让新时代大学生在第五课堂的学习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意义非凡。

  总之,高校“五个课堂”共同构成了一个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且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泛在”课堂系统结构,实现了面对面与键对键学习、自主学习与集体学习、书本学习与实践探究、对标比较与反思观照等学习方式的多元融合。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通过“五课堂”实现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全覆盖,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青年的心灵深处,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千秋伟业才能后继有人、基业永固、事业长青。

 

  【本文系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深度融合的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新机制的研究和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
林伯海
所属领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建设,中国改革的历史经验与方法论
文章数据
iwaes指数: 55
参评专家: 3
专家平均分: 63
网络传播指数: 31(查看)
文章转载数: 1
参与转载媒体数: 1
搜索引擎收录数: 2
重点刊登次数: -
重点刊登时长: -
阅读数: 17,484
点赞数: -
评论数: -
专家评论
序号 评价专家 专家等级 机构 评价时间 打分 评语
1 高** 5级 吉林大学 2020-09-04 17:25 68
2 凌** 1级 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党委 2020-10-16 20:59 77
3 叶** 1级 - 2021-08-04 17:50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