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我们党百年奋斗对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彰显了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崇高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最新概括,是坚持“两个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重要内容。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具有共产主义向度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文明形态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我们党坚持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基础上成长的,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成熟的,其本质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这是我们理解和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原点。
从文明发展的向度来看,人类文明新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来源,以共产主义理想为终极目标,必然蕴含着共产主义因素。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提出社会形态“三阶段”理论。“人的依赖关系”是最初的社会形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阶段(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共产主义社会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大力倡导人与人、人与自身、人与社会和谐相处,致力于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极力实现全人类共建共商共享共赢,在社会性质及其价值导向上是内涵于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
从文明发展的维度来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社会主义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源于科学社会主义又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守正创新。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根植于中华文明并在实现民族复兴中产生的文明形态
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是凭空创造的空中楼阁,而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直观的时代呈现,体现了中华民族最为深沉、最为高远的精神追求。
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长期立于历史潮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文明高峰,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深刻挖掘中华文明中人的主体性和社会性价值,将“仁者爱人”“天下为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人的社会本性融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民族复兴中主动创造,开辟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光明道路。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成就的表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和丰富,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赋予其更为宏阔的历史视野和更为深刻的文明意义。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形成并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文明形态
现代化是现代人类文明发达的一个基本特征。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的发展目标,也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国作为现代化的后发国家,短短数十年就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对现代化的认识不断加深,既注重物的全面丰富,更注重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把实现现代化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紧密结合,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全新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打破了西方模式是实现现代化唯一路径的神话,宣告了“现代化一元论”的终结。
中国式现代化在扬弃资本主义文明的过程中,以“人民至上”超越“资本至上”,以“共同富裕”超越“两极分化”,以“人与自然和谐”超越“征服和掠夺自然”,以“多极化”超越“单极化”,以“和平发展”超越“侵略扩张”,以“文明交流互鉴”超越“文明冲突对抗”,以“全球共建共享”超越“西方中心论”等等。可以说,人类文明新形态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实现了全面的历史性超越。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包含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并造福全人类的文明形态
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由封闭到交往、由离散到聚合、由各自为政到命运与共的历史过程。人类文明新形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的文明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趋势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全球性威胁不断上升,世纪疫情严峻、局部冲突升级、贸易保护主义回潮,人类面临着必须解决并且一定要解决好的世纪难题。“一个分裂的世界无法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对抗将把人类引入死胡同。”人类文明新形态以聚同化异的大智慧、兼容并包的大胸襟、多元互鉴的大交流,破解了中国之问、时代之问、世界之问,这就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摆脱意识形态偏见,最大程度增强合作机制、理念、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为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注入了宝贵的稳定性和正能量。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所以能够代表着全人类的利益,在于我们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只要我们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一定能够迎来人类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未来。
【本文为湖南省重点马院项目“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012YBM11)阶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