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把发展置于国际议程中心位置,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打造人人重视发展、各国共谋合作的政治共识。这是继2016年杭州G20峰会首次提出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突出位置、2019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提出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核心位置之后的又一项重大倡议。
在国内,我们都了解“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句话的深刻内涵。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总量于2020年首次突破100万亿人民币,比1978年增长了40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85元增长至2020年的7.2万元。中国全面完成了现行标准下的脱贫任务,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减贫目标。目前,中国已经是中高等收入国家,而且很快将跨入世界银行所界定的高收入国家行列。这是非常了不起的经济奇迹。自改革开放以来,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无不表明发展在中国国内议程中处于中心位置。
但是,在国际上,由于发达国家曾长期主导全球经济和国际发展合作议程,更加强调的是诸如利率、汇率等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发展本身反而没有那么重要。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学界,有关发展问题的研究被认为是研究其他国家的经济事务,通常在经济学圈内属于边缘性话题,只有美国自身的经济问题才是经济学界最关心的。美国经济总量长期位居世界第一,且占全球的比重在20%以上,研究美国经济的运行也成了全球宏观经济学圈子最重要的议题。例如,美联储的利息变动,关乎全球主要金融机构的各类投资品的定价,因而,美联储每一次会议都会成为各大财经媒体的头条新闻。
美国经济学家研究其他国家的经济问题,首当其冲的是美国之外的发达国家。例如,从20世纪60年代起,大西洋两岸的经济学家就围绕美国和西欧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展开了磋商和协调,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理查德·库珀甚至为此提出了“相互依赖的经济学”这个分析框架。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于日本经济崛起对美国构成的挑战,汇率和贸易政策成为当时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中心议题。而研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系的问题被放置在南北关系框架内,在这个框架内的主流话语是依附论,试图挑战美国在世界经济运行体制中的中心位置。
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国际重要场合推动将发展作为国际议程的主要议题,在此次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更是将其上升为中心位置,这不仅意味着全球发展合作格局的巨大变化,也体现出中国在发展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提升。
全球发展合作格局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已占全球半壁江山,在科技、教育、社会、文化等领域也取得长足发展。”从经济总量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以购买力平价衡量,2021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已达到58%。在贸易领域,联合国贸易会议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出口中的份额从2010年的36.8%上升至2021年的40.1%。中国的地位尤其突出,在世界商品出口中的占比,从2000年的4%增长至2021年的15%。相比之下,美国的份额为8%、德国为7%、日本为2%。中国、欧盟和美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2020年,发展中经济体对美国、中国和欧盟的出口分别为1.4万美元、1.1万美元和1万美元。对那些最不发达的经济体而言,中国是他们的最大贸易伙伴。
二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部分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世纪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国际贸易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降幅,远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21年虽然有所反弹,但是2022年的增速仍低于疫情暴发之前。对很多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无法发挥劳动力密集和资源密集的优势参与全球经济获取收入,也无法正常地获取粮食和能源,这对其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例如,债务负担加重,违约风险大幅度提高。由于疫苗不足,疫情还影响发展中国家居民的卫生健康以及寿命状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认为这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差的几年。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数字基础设施也相当匮乏,大量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无法接受完整、系统的教育与培训,以至于国际劳工组织宣告这是新冠引发的“失去的一代”。因此,发展中国家如果要避免出现20世纪80年代那样“失去的十年”,那么就必须进一步重视发展问题,加强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三是发展理念推动国际思潮和国际合作平台的重大变迁。二战结束以来,发展经济学领域经历过几次大的学术思潮的变迁,从早期的结构主义到20世纪80年代的新自由主义,以及现在基于中国经验形成的一套实践经验和理念,发展中世界越来越认识到,要根据本国的国情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在发达国家,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发展以后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国际场合讨论的议题,多数均是发达国家最近几年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这些内容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中心任务相差甚远。当然,为了和发达国家同台共舞,借助于发达国家构筑的平台发出声音,发展中国家也不得不去讨论一些发达国家感兴趣的话题。但最近一些年发展中国家构筑的国际合作平台也很多了,例如G20、金砖机制、“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国在联合国发起的“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等。发展中国家参加这些交流平台并不需要得到发达国家的首肯,因为中国推动的绝大多数国际合作平台都是开放式的,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和共享理念。
将发展置于国际议程的中心位置,不仅充分表明中国不会仅停留于“世界工厂”,生产物质性产品,也更意味着中国有能力为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有关发展的知识,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的智慧和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