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针对青年工作向全党再一次提出的鲜明政治要求。我们党从风雨中一路走来,不断推进青年工作在正确的航向上稳步前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开始注重吸收和培养进步青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培养“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青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铸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新时代以来,致力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要用战略思维将青年工作作为党的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推进,始终确保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后继有人。
战略导向: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也是我们党自成立以来一往无前、生机勃勃的根本动力。共青团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青年学子为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真正做到了将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进步的历史洪流中,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在新的征程上,做好青年工作必须要用更大的力量号召和动员青年,激发青年的报国志、强国行,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自觉将个人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统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中国青年向时代发出的最强音,亦是中国青年奋斗担当的最亮丽底色。
战略方法: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青年有激情、有干劲,“同时,青年人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难免给他们带来局限性。”因此,在新的征程上,做好青年工作就必须始终坚持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青年头脑、统一青年思想和意志,避免青年误入歧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要针对青年特点集中力量教育广大青年认真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和实质,尤其是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于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从而才能使得广大青年用敏锐的眼光观察社会,用清醒的头脑思考人生,用智慧的力量创造未来。
战略支撑:用党的精神力量塑造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因此,广大青年人的精神状态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如期实现、关系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的历史目标能否按时完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恰是新时代我们提升青年精神素养、塑造青年精神品格的天然营养剂。在新的征程上,做好青年工作,一方面不仅要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激励广大青年埋头苦干、努力奋斗,扎扎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始终保持顽强拼搏、昂扬奋进的精气神,为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勇毅前行,清醒地意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另一方面,要激发广大青年的创造精神,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青年人是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只有让创新成为凝结在广大青年血液中的一种精神,国家才能拥有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战略胸怀:用党的国际担当培养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希望世界各国青年“用青春的活力和青春的奋斗,让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变得更加美好。”这一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殷殷期盼和明确要求,即拥有国际视野、具备世界眼光、尊重时代规律,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担当,展现出胸怀天下的政治境界。因此,在新的征程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做好青年工作就必须善用我们百年大党的国际担当这一优良传统去培养广大青年的国际视野,鼓励中国青年积极增进与国际青年的交流合作、把握国际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国际挑战,学会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去把握和思考自身发展与国际青年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努力做到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终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