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要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揭榜挂帅,是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基础制度的重要举措,为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揭榜挂帅,就是要对科研项目立项和组织方式进行改革,推动用人机制的“思想解放”,让更多引领创新的科技人才打擂台、破难题,让最能解决问题的人出来,从而促进更多科技创新实现“从0到1”的突破,促进重大科技难题的解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揭榜挂帅也不是什么都需要,而是要有重点,研究真问题,形成真榜、实榜,防止榜单过多过滥。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需要重点攻关的科研项目,才张出榜来、招贤纳士。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那些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和重大应急攻关项目,瞄准基础研究、底层技术、颠覆性技术,尤其是那些“从0到1”的创新性研究,使榜单更多聚焦对国民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紧缺急需的“卡脖子”技术。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所谓的赶潮流,不分轻重缓急,不分重点,把一些不是重大急需的科研项目都拿出来揭榜挂帅,以揭榜挂帅为名推担子、甩责任,这就与揭榜挂帅的推行初衷相违背。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和单位科研领域拿项目、报课题、评奖项,论资排辈、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重大科技项目,没有高帽子领衔,就觉得不权威,没有主要领导挂名牵头,就感觉不重视。一些初出茅庐、资历浅年纪小的创新人才,虽有浓厚的好奇心、较强的创新潜能,或有“一招鲜”的技能,却因为各种有形无形的障碍,比如缺乏“帽子”、论文、职称、奖项,从而无法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攻关。这势必会挫伤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影响创新活力的迸发,影响到一些“卡脖子”技术难题的解决。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揭榜挂帅秉持“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的理念,坚持能力优先、创新为上,就是要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导向,调动各方面各层次科技人才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
实际上,一些地方和单位也已经尝试把制约当地多个主要行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汇总,发出“求贤令”和“英雄帖”,谁有本事谁揭榜,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今,面对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面对经济社会对科技创新的迫切需求,需要以更有力的措施、更完善的制度,推进揭榜挂帅。
能力优先,树立更加开放的用人导向。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揭榜挂帅,就是要打破人才机制上的条条框框,打破传统科研任务组织方式的路径依赖,坚持不拘一格用人,打破“论资排辈”思想束缚。应该注意的是,绝不能简单以“人才帽子”“职称高低”“职位大小”“论文数量”论英雄,而应以能力论英雄、以创新争高低,谁有本事谁就揭榜,谁能冲得上去、拿得下来,就大胆使用、放心使用。只有创新用人上的思想解放了,把科技项目、创新课题交给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让不想干、不能干、干不好的人靠边站,才能发挥揭榜挂帅的真正意义。同时,还要注重防止“同行评议”“内部投票”等方式带来的人情关系、利益输送、主观偏见等风险,让有能力、有创新、有干劲的人才有机会“揭榜”,能出征“挂帅”。
对于人才来说,最怕的是没有公平公正公开的机会,或者有能力而得不到展现。公平竞争、科学择人,是创新活力激发的基石,也是“揭榜挂帅”释放创新活力的关键。从项目放榜到人才挑选,再到最后的成果评价,都需要将公平公正公开放在首要位置,让不同的人才在同一平台、同一规则下同台竞争、透明比选,让能力强、创新优的人上得来、拿得下,从而为“帅位”找到最佳的揭榜者。当然,举贤不避亲,只要有能力,都有资格去竞争、去揭榜。因此,要注意防止小圈子、关系网损害公平竞争,不搞暗箱操作、先入为主,也不搞近亲繁殖、任人唯亲,更不能借“揭榜挂帅”之名行“闭环运转”之实。同时,在揭榜选帅的过程中,还要避免“运动员”兼任“裁判员”的现象。总之,要通过科学的系统设计和精细的机制保障,确保形成有利于揭榜者能脱颖而出、创新能力能奔涌而出的良性科研生态。
营造创新环境,保障揭榜挂帅者有充分的人权物权财权。能否释放揭榜挂帅活力,科学有效的分配激励、信任放权是关键。选什么样的人参与攻关,科研经费怎么分配、如何使用,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攻关,一般情况下都要由揭榜挂帅者来决定。也就是说,要让揭榜挂帅者有充分的人权物权财权,把人的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不能让繁文缛节把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把人才的精力耽误了、把创新活力给束缚了。同时,科学研究不同于其他工作,具有研究复杂性、结果难预测等特点,要求我们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良好科研氛围。对待“揭榜者”要多些宽容,少些无端干扰,让他们心无旁骛出征攻坚,甩开膀子往前跑,为实现“从0到1”的突破提供强大保障。
揭榜挂帅,就是要对科研项目立项和组织方式进行改革,推动用人机制的“思想解放”,让更多引领创新的科技人才打擂台、破难题,让最能解决问题的人出来,从而促进更多科技创新实现“从0到1”的突破,促进重大科技难题的解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揭榜挂帅也不是什么都需要,而是要有重点,研究真问题,形成真榜、实榜,防止榜单过多过滥。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需要重点攻关的科研项目,才张出榜来、招贤纳士。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那些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和重大应急攻关项目,瞄准基础研究、底层技术、颠覆性技术,尤其是那些“从0到1”的创新性研究,使榜单更多聚焦对国民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紧缺急需的“卡脖子”技术。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所谓的赶潮流,不分轻重缓急,不分重点,把一些不是重大急需的科研项目都拿出来揭榜挂帅,以揭榜挂帅为名推担子、甩责任,这就与揭榜挂帅的推行初衷相违背。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和单位科研领域拿项目、报课题、评奖项,论资排辈、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重大科技项目,没有高帽子领衔,就觉得不权威,没有主要领导挂名牵头,就感觉不重视。一些初出茅庐、资历浅年纪小的创新人才,虽有浓厚的好奇心、较强的创新潜能,或有“一招鲜”的技能,却因为各种有形无形的障碍,比如缺乏“帽子”、论文、职称、奖项,从而无法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攻关。这势必会挫伤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影响创新活力的迸发,影响到一些“卡脖子”技术难题的解决。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揭榜挂帅秉持“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的理念,坚持能力优先、创新为上,就是要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导向,调动各方面各层次科技人才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
实际上,一些地方和单位也已经尝试把制约当地多个主要行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汇总,发出“求贤令”和“英雄帖”,谁有本事谁揭榜,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今,面对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面对经济社会对科技创新的迫切需求,需要以更有力的措施、更完善的制度,推进揭榜挂帅。
能力优先,树立更加开放的用人导向。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揭榜挂帅,就是要打破人才机制上的条条框框,打破传统科研任务组织方式的路径依赖,坚持不拘一格用人,打破“论资排辈”思想束缚。应该注意的是,绝不能简单以“人才帽子”“职称高低”“职位大小”“论文数量”论英雄,而应以能力论英雄、以创新争高低,谁有本事谁就揭榜,谁能冲得上去、拿得下来,就大胆使用、放心使用。只有创新用人上的思想解放了,把科技项目、创新课题交给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让不想干、不能干、干不好的人靠边站,才能发挥揭榜挂帅的真正意义。同时,还要注重防止“同行评议”“内部投票”等方式带来的人情关系、利益输送、主观偏见等风险,让有能力、有创新、有干劲的人才有机会“揭榜”,能出征“挂帅”。
对于人才来说,最怕的是没有公平公正公开的机会,或者有能力而得不到展现。公平竞争、科学择人,是创新活力激发的基石,也是“揭榜挂帅”释放创新活力的关键。从项目放榜到人才挑选,再到最后的成果评价,都需要将公平公正公开放在首要位置,让不同的人才在同一平台、同一规则下同台竞争、透明比选,让能力强、创新优的人上得来、拿得下,从而为“帅位”找到最佳的揭榜者。当然,举贤不避亲,只要有能力,都有资格去竞争、去揭榜。因此,要注意防止小圈子、关系网损害公平竞争,不搞暗箱操作、先入为主,也不搞近亲繁殖、任人唯亲,更不能借“揭榜挂帅”之名行“闭环运转”之实。同时,在揭榜选帅的过程中,还要避免“运动员”兼任“裁判员”的现象。总之,要通过科学的系统设计和精细的机制保障,确保形成有利于揭榜者能脱颖而出、创新能力能奔涌而出的良性科研生态。
营造创新环境,保障揭榜挂帅者有充分的人权物权财权。能否释放揭榜挂帅活力,科学有效的分配激励、信任放权是关键。选什么样的人参与攻关,科研经费怎么分配、如何使用,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攻关,一般情况下都要由揭榜挂帅者来决定。也就是说,要让揭榜挂帅者有充分的人权物权财权,把人的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不能让繁文缛节把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把人才的精力耽误了、把创新活力给束缚了。同时,科学研究不同于其他工作,具有研究复杂性、结果难预测等特点,要求我们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良好科研氛围。对待“揭榜者”要多些宽容,少些无端干扰,让他们心无旁骛出征攻坚,甩开膀子往前跑,为实现“从0到1”的突破提供强大保障。
作者
刘序明
所属领域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章数据
iwaes指数:
-
参评专家:
-
专家平均分:
-

文章转载数:
-
参与转载媒体数:
-
搜索引擎收录数:
-
重点刊登次数:
-
重点刊登时长:
-
阅读数:
-
点赞数:
-
作者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