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构
  • 专家
  • 榜单
  • 文章
新发展格局对科技自立自强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就是要通过自主创新努力取得科技领域的尖端突破和重大进展,不断优化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机制,使先进的科技创新成果及时顺畅、精准到位转化为领先的社会生产力和强大的综合竞争力,从而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一个关键问题。

  无论是推动国内大循环还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都离不开科技自立自强,同时新发展格局也对科技自立自强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要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创造新需求,并非通过刺激政策透支或前置需求,而是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创新驱动和高质量供给,升级传统需求,培育新兴需求,激发潜在需求,进一步夯实和做强内需市场。一方面,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指明了消费升级的方向。科技创新催发出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通过改变资源的组合方式,建立起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助力绿色发展,推出更多涉及民生的科技创新成果,满足人民对中高端商品的需求,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另一方面,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的新领域中,“供给创造需求”的法则将发挥主导性作用。数字化生产和消费场景的发育进一步促进了新需求的萌生,我们的生活方式将被极大地改变,巨大的新需求正在被创造出来。实践证明,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二是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要独立自主。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叠加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面临很大改变,特别是在产业链供应链方面,一些行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供给不畅的情况屡有发生,给企业生产经营乃至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技术和环节上,不能自主就容易“失控”。如何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顺畅,就成为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必须逾越的一道坎。要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根本的解决之道。一方面要大力锻造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长板,在一些已经形成国际竞争优势的领域,需要进一步巩固提升其国际领先地位,比如在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优势领域,锻造出我国长板产业的“杀手锏”技术。另一方面,必须着力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科技创新是大国博弈的焦点,关键核心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命门。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确保在关键时刻可以做到自我循环、保持经济正常运转。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基础配套能力、高端制造装备等方面,要实现“从0到1”的突破。

  三是科技创新要以增进人民福祉为价值导向。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科技创新是实现人民高质量生活的需要。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价值导向,要求我们把创新的心思和精力用在为人民谋利益、谋福祉上,聚焦人民关心的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民生问题,让人民在创新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习近平总书记以“四个面向”为我们指明了科技创新的方向,“四个面向”之一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我国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解决重大疑难疾病、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四是要防范化解科技领域重大风险。科技领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领域的风险对于国家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科技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前提和保障,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科技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要求我们增强破解防范化解科技领域重大风险的意识与能力。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科技发展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形成国际化产业分工体系,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如芯片、操作系统、发动机、精密仪器等领域。这将为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巨大挑战,要重点防范化解。另一方面,要加强重大创新领域战略研判,下好防范化解科技领域重大风险的先手棋。通过研究、预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和影响,加强重大创新领域战略研判和前瞻部署,既要抢占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又要做好应对科技发展意外情况、突发事件的充分准备。

作者
罗婵
所属领域
经济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建设
文章数据
iwaes指数: -
参评专家: -
专家平均分: -
网络传播指数: -
文章转载数: -
参与转载媒体数: -
搜索引擎收录数: -
重点刊登次数: -
重点刊登时长: -
阅读数: -
点赞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