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条件下中非产业链合作的挑战和机遇,内容主要由产业链合作的现实表现、合作挑战、深化合作三个部分组成。
从现实层面来看,无论是非盟整体还是每个非洲国家对经济发展的诉求都是确定的。同时,中非合作已经开启了新篇章,特别是在产业链合作方面有着明确和长期的合作空间,无论是八大行动还是九大工程,在合作的领域和深度上进行了延伸和拓展,中非经贸在贸易互补、产业梯度、民营经济、国际规则等多个方面形成了新的格局,不断向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目标迈进。
与此同时,中非关系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大国博弈、债务危机、政治动荡等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中非产业链合作无疑应当注意到确定性预期下不确定性因素的上升,同时也要加强对不确定性中确定性的研究,发现不确定性产业合作产生高回报的动力机制,搭建提升确定性的公共平台。
当前历史条件下存在的四大不确定性:
第一,非洲国家政治关系的不稳定,包括内部的因素,也有一些外部的扰动因素。实证研究表明冲突会对低收入、中低收入国家吸引外资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
第二,大部分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难以持续,不论是供给、需求,还是流通方面,比较优势未能在开放合作中转化为稳定的红利。
第三,投资方对非洲国家文化、法律、政策等不熟悉,进一步会阻碍民间投资。
第四,大国博弈影响下的脆弱性,既包括在非洲各大国之间角力的直接冲击,也包括外溢性被动影响,比如说俄乌冲突事件中,价格外溢、供应的外溢、美元加息等进一步提升债务违约等风险,这些都会给中非供应链合作带来多重影响。以赞比亚的大型欧洲债务为例,实证结果表明此次债务波动受到了大宗产品的价格以及欧美货币价格波动的影响。
在不确定性下进一步深化合作:
首先,要加强对产业链合作的风险识别,包括对风险的根源、冲击点的分布、程度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的剖析。
其次,要对风险进行一个分类,特别要注意到最近上升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同时注重对规律性的“灰犀牛”事件进行研究,也要对突发性的“黑天鹅”事件做好准备。
再次,在应对风险的时候要回归到确定性的思维,找到有确定性的合作共赢的地方,包括权衡经济利益和非经济利益。通过系统思维统筹国内和国外、发展和安全,找到合作的出发点。
最后,面对四大不确定性挑战的时候,通过政治互信降低不确定性,从模式的优化上找到新的机会,保证信息充分的基础上提升认识、减少不确定性,在保持经济增长黏性、创新发展方式上,通过发展数字经济等降低不确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