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构
  • 专家
  • 榜单
  • 文章
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的历史经验

经济工作是中共党史的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通过卓有成效的经济工作,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与此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我们需要不断研究、总结和借鉴党经济工作的历史经验与深刻启示,以启迪当下、昭示未来,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历史智慧和智力支持。

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必须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扎扎实实做好经济工作。”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工作中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一是加强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化,形成了从领导小组到专项小组、从集体学习到专项会议的一系列推动政策制定、协调和落实的政策体系,建立了每个季度分析研究经济形势、每年年底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定期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的党领导经济工作体制机制。二是推进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法治化,改变过去习惯于采取陈旧的计划方式、强制方式完成任务的做法,推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治理经济和推动发展。三是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专业化,坚持理论培训和实践历练并举,强化专业思维,提升专业素养,运用专业方法,推动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经济工作。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从根本上决定了党的经济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证明,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经济工作,党的经济工作乃至其他工作开展得就比较顺利,反之则易于遭遇挫折。一百多年来,党不断丰富以人民为中心开展经济工作的内涵。一是把“为了人民”作为党的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二是把“依靠人民”作为党的经济工作的根本动力,强调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三是把“发展成果要由人民共享”作为党的经济工作的最高价值追求,强调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确保经济工作在党的全部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当前,经济工作在党的全部工作中占据中心地位。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工作在党的全部工作中的地位是不尽相同的。经济工作的重要地位有一个历史演进过程,从革命战争年代的“三大任务之一”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心工作”“第一要务”“兴国之要”。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工作重视程度的逐步提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确保经济工作在党的全部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毫不动摇。一是要从党的基本路线和指导思想的战略高度来明确经济工作的重要地位,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二是要从执政党建设的战略高度正确处理党的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关系,统筹发展与安全。

确定经济工作大政方针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无处不在。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超大型的政治组织,在经济工作领域也会存在争论、分歧和矛盾。不过,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是她的独特优势,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强调广泛讨论和征求意见,注重吸纳不同的意见或分歧中的正确内容,从而形成科学的经济决策,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决策失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充分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党中央逐步建立了重大经济决策向社会和党内征求意见的体制机制,“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就是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

在经济工作中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先后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经济革命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造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及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完整把握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本质,这是探索自己的道路的理论基础。二是科学把握中国国情,这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的现实基础。三是充分尊重现代经济成长规律,特别是要充分尊重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这三大规律。

通过战略谋划掌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在组织开展经济工作方面,政党与政府的一个重大差别在于政党的经济工作更多是一种战略性的谋划,政府的经济工作更多是贯彻落实党的重大经济决策。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工作实践中,善于通过高瞻远瞩、总揽全局的战略谋划,善于运用战略思维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牢牢掌握经济工作主动权。一是准确判断时代主题。从“革命和战争”到“和平与发展”,从“三步走”战略到“新三步走”战略,强调牢牢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每到重要历史时刻和重大历史关头,党都要作出战略判断和谋划。二是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要切实可行。强调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战略目标任务要符合中国国情,契合中国发展实际,激发社会各阶层的创造活力。

通过学习加强党的经济工作能力建设。经济工作能力是领导干部能力的重要方面。重视学习是中国共产党提高领导经济工作能力的一条成功经验。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通过学习强化党的经济工作能力建设,通过加强学习完善知识结构,克服知识储备不足以应对复杂经济工作实践的问题。一是加强全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学习,更好地认识和掌握经济发展规律。既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特别是加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又要广泛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合理部分和有益成分。二是加强全党对党的路线方针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特别是要加强对党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国家经济类法律法规的学习。三是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全党向经济实践、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能力。

不断探索和改进党的经济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一贯重视对经济工作方法的探索和改进。一是不断改进经济决策方法。比如,通过深入开展经济领域的调查研究,正确制定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和政策举措。这是党在经济工作中积累的基本经验和工作方法。二是不断改进经济动员方法,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通过动员、计划、市场等手段有效调动人民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不断改进经济组织方法,统筹政府组织方法、市场组织方法、非营利性组织方法的运用,优化资源配置,使之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不断改进党的经济工作作风。经济工作作风是推动经济方针政策落实的有效保障。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注重在经济工作实践中持续不断改进经济工作作风。一是正确对待各种经济学理论,避免陷入教条主义。既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中国化,又要正确对待西方经济理论,避免出现照搬照抄西方经济理论而导致水土不服。二是正确对待历史经验,避免陷入经验主义。既要正确对待他国经济发展积累的历史经验,不能削足适履地套用在本国经济发展实践中,又要正确对待本国积累的历史经验,要根据国情的发展变化予以创新和发展。三是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避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既要注重将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提炼,又要用科学的经济理论指导人民群众的实践。四是正确对待各种差异性,避免一刀切和命令主义。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永载史册的经济发展成就,推动中华民族实现由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迈步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增强党领导经济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应对经济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推动中国经济不断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为我国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自由探索·建党100周年研究专项”:“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的百年探索及基本经验”【CCNU21A0601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分中心)

作者
冯兵兵,赵凌云
所属领域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中国改革的历史经验与方法论
文章数据
iwaes指数: -
参评专家: -
专家平均分: -
网络传播指数: -
文章转载数: -
参与转载媒体数: -
搜索引擎收录数: -
重点刊登次数: -
重点刊登时长: -
阅读数: -
点赞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