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构
  • 专家
  • 榜单
  • 文章
实现共同富裕要关注七对关系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关注以下七对关系。

  “共同”与“富裕”的关系:

  把“共同”建立在“富裕”的基础之上

  共同富裕的前提是富裕,如果没有富裕,也就谈不上共同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因此,“做大蛋糕”还是首要的,这是大家的共识,也无需赘言。现在谈论共同富裕的着眼点在于“共同”的问题。在“做大蛋糕”的前提下,如何“分好蛋糕”成为关键。也就是如何理解“共同”,如何把“共同”做好,成为新时代需要做的文章。但是不管如何理解“共同”,不能用“共同”否定“富裕”,不能用“分好蛋糕”否定“做大蛋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上有一些人说,目前贫富差距是主要矛盾,因此‘分好蛋糕比做大蛋糕更重要’,主张分配优先于发展。这种说法不符合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党的十八大提出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为了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不要发展了,也不是要搞杀富济贫式的再分配。”因此,不能用“共同”否定“富裕”,也不要用“富裕”否定“共同”。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

  坚持共同富裕就是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共同富裕的推动力量是政府,但是主体是民众。实现民众富裕需要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作用。对于政府来说,要做好民生保障、社会兜底,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促进共同富裕。”当然,对于民众收入水平的增加,还是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用市场机制来实现共同富裕。用市场的力量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共同富裕的基本路径。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有利于促进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不断实现共同富裕。”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

  从宏观方向来说,共同富裕政策与国家现有大政方针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把共同富裕的问题纳入“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中统一思考。共同富裕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一系列目标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因此,随着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共同富裕也将逐步提升和实现。

  “务实”与“务虚”的关系: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

  从党的理论创新和中国发展实际来说,共同富裕经历了从理念到行动的过程。最开始共同富裕主要是存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远景设想之中,邓小平同志提出首先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共同富裕从理论设想逐步向实践行动转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在描绘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时,明确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到底是什么,共同富裕到底怎么建设,没有一个现成的模板。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将是一个持续性话题。在务实的同时,如何及时总结经验,把实践上升为理论,用总结出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加大共同富裕的实践总结与理论阐释成为一个新的时代课题。

  “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在增加收入的同时降低支出

  富裕包括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如果入不敷出,就谈不上富裕。所以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如何引导支出是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对于广大农村,特别是刚刚实现脱贫的地区和人口来说,主要问题在于如何进一步提高收入。然而一线城市居民的主要问题是面临较大的住房、教育、医疗等压力,这些大额支出降低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所以,城市和农村、一线城市和中小城市,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所面临的问题是不同的,需要的解决方案也是不一样的。

  “经济”与“社会”的关系:

  寻求社会问题的经济解决

  从宏观层面来说,共同富裕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从微观层面来说,共同富裕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要从社会问题的解决层面重视共同富裕。老百姓对于共同富裕的直观感受是民生体验,所谓民生,也就是民众的生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广大人民现实生活中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如养老等问题就和共同富裕密切相关。就养老问题来说,要关注特殊群体的富裕问题。养老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而养老问题中,农村养老是重中之重。养老问题解决了,子女的负担就会大大减轻,老人的幸福指数就会大大提升,共同富裕就更容易实现了。

  “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从特殊中寻求实现共同富裕的普遍经验

  中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地区,也有一些经济待发达、欠发达地区。我们需要总结先富裕起来的地区哪些经验是可复制可推广的,哪些经验是不具备推广意义的。经济待发达、欠发达地区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哪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哪些问题是不可能解决的;可解决的问题,哪些可以马上解决,哪些需要长时间消化,哪些是在哪一层面可以解决的,要梳理出一些共性问题。

作者
李双套
所属领域
经济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建设
文章数据
iwaes指数: -
参评专家: -
专家平均分: -
网络传播指数: -
文章转载数: -
参与转载媒体数: -
搜索引擎收录数: -
重点刊登次数: -
重点刊登时长: -
阅读数: -
点赞数: -
作者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