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史,是实事求是地认识中国、改造中国、建设中国、发展中国的历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其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求是最早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是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赞誉汉景帝的儿子刘德严谨治学态度的话。唐代史学大师颜师古说:“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宋代创建的岳麓书院,就把“实事求是”作为办学的宗旨、院风。
赋予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含义,是毛泽东倡导的。毛泽东汲取了实事求是这一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精华,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作了新的解释和发挥。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的概念。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深刻阐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因而把实事求是提高到对待马列主义的根本态度和党性原则的高度。1941年12月,毛泽东为延安中央党校题词“实事求是”作为校训。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1945年党的七大将实事求是写进党章正式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
中国共产党人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人树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也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成就。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把“实事求是”丰富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特别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性。邓小平指出: “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此一直没有改变。
进入21世纪,江泽民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在提出和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强调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求真务实提高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的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实事求是贯穿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在实践中积累了新的宝贵经验。他深刻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秉持人民至上、彰显历史自觉、坚持实事求是、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战略思维、发扬斗争精神,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是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典范。
实事求是的真谛。从实事求是的词源和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科学含义的阐述以及后来共产党人的实践来看:第一,不仅要达到“实事”的层面,还需要达到“求是”的层面,即追求理想和真理,既要求是,就得实事。第二,实事求是的核心和要害在求是,实事的目的是为了求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是’,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只能在实践中完成。这是认识客观规律的根本途径,也是把握客观规律的必由之路。我们作决策、办事情、谋发展,都要认识规律、遵循规律。”第三,从党的思想路线而言,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就要在任何时间、地点和条件下都要反对本本主义,反对经验主义,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