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做好风险防控工作,是事关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成败得失的最关键变量。今年全省开展能力提升建设年活动,提升驾驭风险能力正是其中重要内容,需要全省广大干部深刻认识风险防控的重要性,立足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不断提升驾驭风险这一基础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防风险、守底线、应对各类重大挑战,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海南省委把风险防控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成败得失的最关键变量。这对领导干部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今年全省开展能力提升建设年活动,提升驾驭风险能力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归纳起来,应主要“抓牢一个根本、提高五种能力”。
根本在于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为什么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哪些重大风险、如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作了系统阐述,深刻回答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精准揭示了重大风险的特点规律,为我们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了根本遵循。各级干部在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中常常感到“本领恐慌”,根子在于理论素养不够,没有领会深、理解透、把握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没有融会贯通、活学活用其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加强理论修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着重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理论思维、战略策略、科学方法,深化对当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怎么看、怎么办、如何干的认识,努力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创造性地把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防范化解风险的策略举措中。
强化前瞻思维,提高洞察识别风险的能力。抓早抓小、防患未然,把风险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是防控风险的有效途径,也是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防控效果的重要策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有风险并不可怕,看不到风险或对风险视而不见、逃避责任才是最大的风险。现实中发生的很多风险,往往是对潜在风险毫无察觉,或是看到了问题苗头却无动于衷、麻木不仁,幻想击鼓传花留给下一任,结果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甚至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在防范化解风险中强化前瞻思维,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头脑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能以敏锐的鉴别力和深刻洞察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把着眼点放在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端控制、前期处置上,立足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强化预测预警预防,既有预判,又有预案,对各类风险隐患做到心中有数、应对有方,不能后知后觉,不能“老虎”来了还以为是“猫”,以致“灰犀牛”都临近甚至闯入了,还浑然不知,结果猝不及防。
强化底线思维,提高主动管控风险的能力。用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风险,就是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对可能出现的最糟糕情形做最充分的准备,既严密防范、守住底线,又竭尽所能、攀登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事物朝着好的预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在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有的可以预料到,有的意料不到,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底线思维,时刻绷紧风险防控这根弦,杜绝一切麻痹思想,把风险隐患估计得复杂一些,把面临的困难挑战看得严峻一些,把应急预案做得周密一些,这样无论遇到多么棘手的突发状况,我们都能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地应对;在行动上则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不仅想充分、估计足,还应采取主动出击的防御策略,推进每一项改革、落地每一项政策,都跟着一套“管得住”的工作机制和防控措施,做到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只要有百分之一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就采取百分之百的防备措施,强弱项、补短板、堵漏洞,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少风险滋生的环境和土壤。
强化法治思维,提高依法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对防范化解风险来说,法律既是基本约束,也是支撑保障。所谓基本约束,就是处置风险应该按规则办事,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解决问题的准绳。所谓支撑保障,是由于风险涉及多种利益分歧、矛盾冲突,只有法治才能有效整合各种张力、化解各种冲突。比如,化解企业债务违约甚至破产风险,我们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尊重和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强化契约精神和法治意识,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处置债券违约问题。防范和化解风险是“排雷”,而不是“爆雷”。风险的威胁原本就是潜在的、不确定的,如果预防和减缓风险的工作方式粗放、做法粗暴,不遵从法治理念、规则精神,动辄“搞运动”式的“一刀切”,追求“短平快”,不仅无助于原有风险的预防和减缓,反倒会触发许多新生风险。各级领导干部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强化法治定力,敬畏法律、慎重用权,自觉在法律框架内想问题、做决策,认真审视防范化解风险的手段、内容、程序是否合法,是否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否充分考虑群众的可承受能力,该深入研究后再推进的不能急于求成,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能贸然行动,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动风险防范化解各项工作。
强化辩证思维,提高统筹风险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风险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没有良好的风险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就如同沙中垒塔;离开经济社会发展,风险防控也将失去基础保障。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防范化解风险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更好更安全的发展。要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和风险防控这两件大事,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能一说到防风险,就不考虑促发展,“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在风险面前患得患失、犹豫不决、当断不断,错失发展良机;也不能一说到抓发展,就不考虑防风险,不计风险和后果地莽撞蛮干。
强化系统思维,提高从整体上驾驭风险的能力。我们面临的风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风险内外的众多要素、众多因素具有普遍联系。就风险本身而言,如果仅就风险表象给出药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往治标不治本,即使问题一时压住,必然还会反复;就风险关联性而言,如果不能将单个风险的负面影响严格圈定在特定范围,不同领域风险还可能传导转化、叠加碰头。这就要求我们从整体上、在系统中认识和把握风险,而不是简单将风险看成某一局部、个别领域的事情,要把对单个风险的防范化解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对待,加强不同层次、不同领域防控举措的配套和衔接,使各项措施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尤其对跨部门、跨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风险,加强防范化解工作的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整合各方力量、协同各条战线、科学排兵布阵,使之同向发力、形成合力;要把具体风险放在上一层级更大的系统内考察和把握,认清各方面风险的发展趋势和相互关联,既打单个风险防范化解的攻坚战,又打关联风险防范化解的总体战,通过对系统进行结构性改善来切断或减少风险传染链,以达到彻底根除风险的目的。
(作者单位:省委政策研究室,系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