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构
  • 专家
  • 榜单
  • 文章
关于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是在“四新建设”“以本为本”“破五维”等教育政策调整背景下提出的。建设工作分三年完成,每年3月启动,经高校网上报送、教育主管部门或高校提交汇总材料、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推荐意见等,确定建设点名单,当年10月公布结果。建设点第二年要接受中期检查,中期检查的形式包括线上调研和进校实地考察。中期检查主要关注的是:申报专业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情况、在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方面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培育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质量文化进展情况、在专业定位及特色优势方面的建设进展,尤其是师资队伍、质量保障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建设进展等。申报专业完成建设周期后还须通过教育部的认证。结合近几年参与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工作经历,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重点关注。

  第一,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一定要体现专业特色。以行政管理专业为例,在专业建设的过程当中,既要入主流又要有特色。入主流即要求建设专业的课程结构、培养目标、学制学分等都应按照国家公共管理类专业建设质量标准来制定。有特色即要求各个学校的一流专业建设,在遵循国家教学质量统一标准的基础上,还应该有自己的相应的特色和优势。比如在方向选修课的设置上,凸显的是哪个方向或是哪个方面的特色,要将本学院的专业优势体现充分,凝练出独特的专业特点。

  第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方案一定要高效执行,切实落地。要兑现建设承诺,围绕当初的申报方案对标逐一落实。

  第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需要产出标志性成果。学院既要将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师资队伍建设等基础工作做实做强,也要在国家级标志性成果上有所突破,努力取得一些国家级标志性成果,如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优秀教材、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金课等。

  第四,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强不强,师资队伍是最关键的因素,所以师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必须强化。

  第五,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及时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一定要围绕建设目标去完善。同时,要关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才能真正起到质量保证的作用,经得起推敲。

  第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既要注重国际视野,更要了解中国国情。尤其是在当下的国内和国际背景下,既要注重国际化,更要把学问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既要了解中国的国情,更要强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实践。

  第七,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投入要适度向学生倾斜。多进行学生科研立项资助,鼓励学生发表科研论文或参加各种专业类大赛等,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
孙萍
所属领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建设
文章数据
iwaes指数: 267
参评专家: 2
专家平均分: 76
网络传播指数: 285(查看)
文章转载数: 4
参与转载媒体数: 1
搜索引擎收录数: 5
重点刊登次数: 1
重点刊登时长: 280小时30分钟
阅读数: 3,773,174
点赞数: -
作者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