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构
  • 专家
  • 榜单
  • 文章
构建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体系

  战略性矿产资源对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同时,逆全球化等问题对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保障提出了全新挑战。在此背景下,我国亟待构建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体系,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全球治理话语权。笔者认为,具体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是构建战略性矿产资源全球治理体系;二是构建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链体系;三是构建绿色环保、可持续开发利用体系;四是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应急储备体系建设,以保障矿产资源供应和全产业链安全。

  构建安全性、经济性供应链体系

  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战略性矿产资源高质量供给,以国际话语权为根本,构建战略性矿产资源全球治理体系迫在眉睫。

  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全球控制力与话语权,要统筹兼顾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自身安全与全球资源共同安全。一方面,应积极参与并构建全球战略性矿产资源治理体系,充分利用优势矿种,拓展战略性矿产资源全球治理机制,在制定全球治理规则、创新治理工具上发挥更大作用,增强我国在全球战略性矿产资源治理中的博弈能力,并逐步掌握国际矿产资源贸易中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应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畅通战略性矿产资源“双循环”通道,构建由中国主导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全球治理体系。

  以提高供应链韧性为核心,从拓展供应渠道、提高资源自主能力、加大科技创新等方面构建供应链体系。

  第一,加强国际合作,实现战略性矿产资源供给渠道多样化,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通过市场融合和国际贸易等途径,保障进口稳定与运输通道安全,推进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链全球利益共同体的形成,提高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供给韧性。第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将满足国内需求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方位打通国内矿产勘查、开采、冶炼、加工、利用、回收与储备等各个环节,提升战略性关键矿产供应保障与关键技术的自主性。不断挖掘战略性矿产资源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应用价值与应用范围,形成高度一体化大市场,提高国家资源自主能力。第三,通过产业政策鼓励科技创新,进一步提高战略性矿产资源自主研发能力,追踪相关领域颠覆性产业技术,防范供应链“灰犀牛”风险的发生。

  构建绿色环保、可持续开发利用体系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导向,从产业结构调整、生态保护、循环利用等方面,构建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绿色环保、可持续开发利用体系。

  第一,以“两山论”为战略指导,以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推动矿产资源结构重心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第二,建立差异化矿业用地政策,完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监测、治理技术标准体系,推进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实现矿产资源绿色清洁利用。第三,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实现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集约利用、替代利用,进一步拓展资源边界。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导向,推进高技术矿产开发利用,重点加强高新技术和新材料产业、传统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以及环保产业发展方面的科技攻关。

  加强应急储备体系建设

  从国家层面在立法、资金投入和相关行业准入门槛等方面,破除制度性障碍,加快战略性矿产资源应急储备体系建设。

  第一,实施战略性矿产资源保护与储备工程,建立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采储结合的混合储备机制,建立以核心产品储备为主、产能产地储备为辅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体系,形成多层次、一体化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发展新格局。第二,建立健全战略性矿产目录管理制度,动态制定和及时发布我国战略性矿产清单目录,实施目录清单的配套政策措施,定期开展价值核算、安全评估和监测预警。第三,加强部门协作,增强风险应对和风险处置的协调能力,应用大数据技术,充分考虑资源、技术、经济影响以及社会和生态环境影响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科学研判风险来源,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检测各环节风险等级,建立预警机制。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新时代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供给安全与管理政策研究”(7199148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
李世祥,刘思琦
所属领域
经济建设,军队国防,生态建设
文章数据
iwaes指数: -
参评专家: -
专家平均分: -
网络传播指数: -
文章转载数: -
参与转载媒体数: -
搜索引擎收录数: -
重点刊登次数: -
重点刊登时长: -
阅读数: -
点赞数: -
作者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