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构
  • 专家
  • 榜单
  • 文章
培育消费新模式的逻辑理路与实施路径

  “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有效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并驱动国内市场做大做强,是不断增强宏观经济运行韧性,以及妥善应对各种复杂内外部形势的重要支撑。培育消费新模式,打造新的消费增长点,已成为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形势的“定海神针”,对推动和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抵御各种外部冲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充分认识培育消费新模式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辩证关系

  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传统商业经营的规则和环境,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对传统商业形成强大的冲击。正是基于新型商业模式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很多国家、企业开始重视新型商业模式创新问题。他们把互联网应用于不同的商业场景,形成了不同的商业模式。

  在现代经济中,实体店是商品交易的主要场所,其核心是产品,包括实物产品也包括服务,买卖双方围绕产品或服务发生关系。互联网兴起以后,电商经济迅速崛起,亚马逊、当当等线上平台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类电商突破了时空的限制,通过互联网开展交易,相比传统的商场模式,确实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但是,这种电商与传统实体店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只不过交易双方转移到互联网上,仅仅是媒介创新,内容并没有根本创新,因此,这种电商属于传统电商。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社交电商迅速崛起,它们利用互联网上的社交工具开展商业交易活动,其核心是资源。与传统电商相比较,社交电商注重人脉的积累,打造网上熟人社区,是一种新型的电商模式。

  当前,社交电商已发展出多种模式,如会员分销、拼团模式、直播带货、内容引流、社区团购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商业模式创新催生了传统商业的变革,产业了一系列新的商业业态和模式,成为商业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商业模式创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利化、更低成本的产品,改变了人民的消费习惯,从而催生了新的消费模式。如新冠疫情期间,严格的居家隔离政策,催生了“宅消费”、“社区团购”、“云+社区”、“中央厨房”、“虚拟再现”等消费模式。未来,随着商业模式创新的发展,会有更多的商业模式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从而催生更多的消费模式,对促进消费转型和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商业模式创新浪潮下消费模式创新的逻辑思路

  新的商业业态、新的模式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行为和习惯,对扩大内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人们的消费选择范围更大。借助电商平台,可以轻而易举地货比千家;借助跨境电商,动动手指,就可以真正实现“买全球”、“卖全球”。另一方面,人们的消费能力更强。电子商务的发展,降低了商业交易成本,降低了商品价格,刺激着消费、扩大消费,消费者同样的钱可以买到更多的商品,同时,很多电商提供消费商业信贷,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提供信用支持,让人先消费、后还款,也刺激着一些收入较低的群体扩大消费。

  未来新的消费模式创新主要应包含三个维度:一是新内容。包括耐用消费品消费,如汽车、计算机等耐用消费品等,还包括服务消费、信息消费、文化消费、智慧消费等;二是新渠道。包括线上、线下以及二者的融合。推动线上企业下线,打造实体经济新载体。互联网上资源流动快,对于打造用户粘性往往是不利的,同时网上交易,本身体验性不足,也是线上商业的固有弊端。因此,鼓励线上电商向线下走,打造实体店,也是开拓消费的重要手段;三是新方式。包括远程、非接触式、拼团式、虚拟式等。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彻底打破了原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模式,实现卖家和买家两分离。在此背景下,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模式也相应进行了调整,可以是远程消费、非接触式消费,也可以是拼团式消费、虚拟式消费。卖家和买家两分离所导致的消费模式创新,对生产和消费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加快改革创新为培育消费新模式提供制度保障

  不断优化电子商务营商环境,加强对电商平台的规范和引导。培育和支持新型电商企业发展,打造有世界影响力的电商平台品牌,以新的商业模式创新,调整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形成新的消费模式,培育起新的消费增长点。围绕引导消费、便利消费等重点环节增强舆论宣传力度,加强对消费新模式的宣传调研,引导消费者深化对消费新模式的认识。要做好消费新模式的市场运行监测和跟踪调查,随时掌握对消费新模式的接受程度,及时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在全社会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氛围,打造创新文化特质,鼓励生产企业和商户探索产品和服务创新。

  建立健全消费政策体系,制定鼓励引导居民消费的政策。要切实落实国家促进消费新模式发展、打造消费新增长点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同时在财政、金融等方面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政策支持,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措施加强对新型消费、消费新模式等领域技术、产品、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消费新模式提质扩容。要完善消费者权益保障政策体系,在立法和政策上突出消费领域企业和个人征信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对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打击力度,并根据消费结构转换升级,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消除消费者的顾虑。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消费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围绕健康、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刺激居民消费支出和消费升级。

  优化消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建立财政资金、社会投资、公私合营等多渠道的投入方式。按照公共产品理论,消费基础设施多数属于公共产品,是应当主要由政府提供的产品。基于此,要强化政府对消费基础设施投资,构建主要由政府负担的消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探索由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投资机制,尽快完善现代流通、信息网络、服务消费等短板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此外,针对一些有稳定收入来源的消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家政、教育等,可以探索由政府资金引导,吸引社会投资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和劳动保障制度改革,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扩大居民消费,涉及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两个方面,因此,要扩大居民消费,也需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深入推进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及正常增长机制,不断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另一方面,深化劳动保障制度改革,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加快推进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加快研究居民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的需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解除居民的后顾之忧,让人们敢于消费。

作者
唐晓旺
所属领域
经济建设,社会建设
文章数据
iwaes指数: 137
参评专家: 1
专家平均分: 45
网络传播指数: 47(查看)
文章转载数: 2
参与转载媒体数: 2
搜索引擎收录数: 4
重点刊登次数: -
重点刊登时长: -
阅读数: 27,428
点赞数: -
作者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