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构
  • 专家
  • 榜单
  • 文章
加大力度发展农业生产托管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张瑞娟

  “十四五”时期,中小规模种植户的家庭经营仍然是中国农业最主要的经营方式。中小规模种植户主要包括传统小农户以及中小规模家庭农场等,他们从事粮食种植面临一系列难题与挑战:一是中小规模种植户生产条件下的土地经营规模较小、细碎化程度较高等因素导致耕、种、防、收等环节难以实现大型机械化作业;二是中小规模种植户分散购买农资、农机等生产要素,不具有价格谈判权或选择权,造成了农业生产的高成本,甚至有购买到假农资的风险;三是分散的中小规模种植户不能完全组织起来对接大市场,只能作为被动的市场价格接受者;四是中小规模种植户的风险规避思想浓厚,不能客观及时地采纳现代农业科技,使得农业科技的发展成果不能广泛运用到现实的农业生产中去。

  鉴于中小规模种植户的家庭经营存在种种弊端,“十三五”期间,多个省份实践了将中小规模种植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农业生产托管模式。从具体实践看,农业生产托管模式通过服务的规模化解决了土地细碎化问题,通过“统买统卖”解决了节本增效问题,依托现代化农业生产托管组织解决了现代农业科技精准落地问题。对于推动我国农业提质增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均具有显著成效,应该进一步加大发展力度。

  一是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农业生产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生产托管模式通过服务的规模化,将传统小农户或中小家庭农场的土地整合,实现服务的规模经济,再次激发农业生产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同时,托管组织特别重视将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引入农业生产过程中,能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是农业生产托管通过规模化、机械化、组织化、集约化经营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节本增效。

  三是可提高农户的组织水平,小农户可以对接大市场。农业生产托管组织一方面通过统一提供服务的形式将农户组织起来,提高农户的议价能力,解决单个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困境;另一方面通过统一服务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使农产品做到优质优价。

  四是可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助力农业绿色发展。全程的农业生产托管,通过统一品种、统一耕种、统一供药、统一防治、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出售等,一方面做到科学化种田,减少化肥、农药、农膜使用,另一方面通过制定收购农产品的相关标准,倒逼化肥、农药、农膜的标准化生产及使用。

作者
张瑞娟
所属领域
经济建设,中国改革的历史经验与方法论
文章数据
iwaes指数: -
参评专家: -
专家平均分: -
网络传播指数: 231(查看)
文章转载数: 5
参与转载媒体数: 5
搜索引擎收录数: 5
重点刊登次数: 3
重点刊登时长: 72小时
阅读数: 102,025
点赞数: -
评论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