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构
  • 专家
  • 榜单
  • 文章
用系统思维和改革办法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2021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在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了覆盖13.6亿人口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健康福祉的美好需要日益增长,医疗保障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逐步显现,影响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运用系统思维和改革办法,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推动医疗保障制度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方向健康发展。
  
  坚持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在基本制度方面,坚持公平适度待遇保障,完善统一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规范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统一医疗救助制度,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基本政策方面,健全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酬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推进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医疗服务项目、药品和医用耗材等15项医保信息业务编码贯彻应用,推进业务标准化发展。在区域发展方面,深入推进长三角医保一体化发展,推进实施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以统一医保药品目录为突破口,有计划逐步实现长三角基本医保药品、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目录的统一。
  
  提高改革的协同性和集成性。发挥医保的基础性、杠杆性作用,增强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保障群众获得高质量、有效率、能负担的医药服务。在支付方式方面,持续推进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创新基层医疗机构适宜日间病房(床)收治疾病按病种付费,引导医疗机构规范服务,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在带量采购方面,扩大国家组织的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范围,确保国家集采中选结果落地惠民。常态化组织省级集中带量采购扩品、扩围,推进长三角区域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有序开展市级集中带量采购。在医疗价格方面,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改革路径,探索实施“填空式”调价法,完善新增医疗服务项目试行价格制定程序,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推动新技术临床应用。建立长三角医疗服务项目合理比价体系。
  
  提升服务的精细化和便捷化。适应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发展趋势,在提高医保管理服务精细程度和服务水平上下更大功夫。在公共服务方面,完善省市县乡(街道)医保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的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服务下沉。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推进异地就医门诊结算试点范围。在数字转型方面,建立统一、高效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平台,持续推进医保电子凭证应用,实现医保服务“一码通办”,提高服务适老化水平。实行部门间信息共享,对救助对象精准认定、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在应对疫情方面,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完善重大疫情救治特殊保障政策。制定重大疫情医疗救治医保支付预案,建立重大疫情医疗救治医保应急储备金,发挥医疗保障制度在应对难以预料的非常规风险中的重要作用。
  
  推进治理的法治化和科学化。健全完善医疗保障法律制度,用法治化轨道保障医疗保障制度决策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治理现代化。在法制建设方面,修订《社会保险法》中医疗、生育保险相关条款,出台《医疗保险法》《医疗救助条例》等法律法规,推动医保法治化框架成熟定型,依法落实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个人、社会的医疗保障权利、义务、责任。在基金监管方面,以宣传贯彻《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为契机,修订、制定基金监管地方性法规,推进监管能力建设,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多方协同、多管齐下的监管新格局。在规划引领方面,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编制“十四五”医疗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确定制度建设、基金预算、风险应对等中长期目标,将落实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纳入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任务,凝聚社会共识,持续深化推进。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厅局班学员、安徽省医疗保障局局长〕
作者
金维加
所属领域
经济建设,中国改革的历史经验与方法论
文章数据
iwaes指数: -
参评专家: -
专家平均分: -
网络传播指数: -
文章转载数: -
参与转载媒体数: -
搜索引擎收录数: -
重点刊登次数: -
重点刊登时长: -
阅读数: -
点赞数: -
评论数: -
作者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