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构
  • 专家
  • 榜单
  • 文章
加快建设自由贸易网络,为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


  1月26日,中国与新西兰正式签署了中新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不仅进一步降低了双边经贸合作的成本、提供了更多便利,而且创造了良好的市场预期,通过制度协同与配合,为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创造了更好保障。自2008年中新签署自贸协定以来,双边贸易持续增长,企业参与度稳步提高,新西兰海关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多年,中新双边贸易额翻了3倍,自2017年以来中国更是成为新西兰最大的贸易伙伴。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经济遭受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中国对疫情的有效应对和企业的及时调整不仅保障了自身经济的发展,为全球供需关系稳定提供了支持,而且成为越来越多经济体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世界银行在1月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认为,中国可能成为唯一保持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根据WTO和各国已公布的数据,2020年前10月,中国进出口、出口、进口国际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2.8%、14.2%和11.5%,均创历史新高。类似的,2020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按美元计算同比增长4.5%,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直接投资同比下降42%,中国的外资流入额首次位列世界第一。中国对外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增长既是市场规模和产业发展韧性的结果,更反映出各国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和供应链的信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信念、在面临外部挑战时仍然履行承诺、不断扩大开放行动,以及持续改善的营商环境等等举措与行动,吸引了各方与中国探索制度性的合作安排,通过自由贸易协定的扩围和升级发挥各方优势,响应和支持各国发展需求。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新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的签署,使得中国对外签署的自贸协定达到20个,自贸伙伴达到26个,协定生效后中国与自贸伙伴间的贸易额将达到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35%,超过三分之一的对外贸易将实现零关税。

  中国积极推动自贸协定,提出“十四五”时期的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为目标。作为推动高水平开放的重要举措,自由贸易区将与多边经贸体制形成更为有效的互补配合和双轮驱动,共同推动中国与全球经贸伙伴增强协同发展动力。经验显示,全面、平衡的贸易协定是保证经济高效、安全和稳定的重要基础。而建成后的高标准的自由贸易网络,将至少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自由贸易网络覆盖的广泛性。经济体量大、贸易联系紧密的经济体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产生的贸易创造和福利提升效果更为明显。以中澳自贸协定为例,两国企业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关税减免大幅提升了双边贸易的规模和贸易关系的紧密程度,为两国消费者提供了大量高品质的产品选择。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经济产业结构有一定相似性,奶制品、肉制品、渔产品及林木产品等都是出口的重要商品,而旅游、金融、教育等都具备较强竞争力。中新率先完成自贸协定的升级,为两国相关货物和服务供应链的对接提供了先发优势。疫情以来,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为进口商品提供了巨大市场,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进一步释放需求潜力,形成更为强劲、稳定的需求。若能够签署自贸协定,市场竞争将更为充分、有效,除澳大利亚以外,加拿大高品质农产品,英国的金融、教育和专业服务,等等都有望通过合作在中国市场充分实现商业价值。

  二是自由贸易协定内容的高标准。两国经贸活动约束规则之间具备良好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有助于鼓励企业创新,能够为市场发挥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作用创造条件。21世纪以来,技术持续发展,贸易模式频繁进行创新,这不仅要求各国政府扩大市场开放、降低准入门槛,更需要协调国内监管规则,做好促进创新发展和防范监管风险失控之间的平衡。在RCEP签署之后,中国与新西兰的自贸协定升级特别侧重于响应双方重点关切,在特定领域扩大开放承诺,甚至就尚未形成共识的规则领域进行探索。高标准的自贸协定将不仅有助于现有的经贸活动,更可能调动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为创新合作创造更好的环境。

作者
周密
所属领域
经济建设,外交与国际关系
文章数据
iwaes指数: 44
参评专家: 1
专家平均分: 45
网络传播指数: 177(查看)
文章转载数: 1
参与转载媒体数: 1
搜索引擎收录数: -
重点刊登次数: 3
重点刊登时长: 75小时30分钟
阅读数: 24,864
点赞数: -
评论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