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变局表象多样、变幻多端,而其中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对中国全方位的近乎疯狂地施压,政治、经济手段轮番上演,矛盾冲突时有存在。究其根源,中外学者的主流认识为:这是美国这个世界守成大国,针对其构成威胁的新兴大国的全面打压。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笔者认为,从本质上分析,当今的这场大变局,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今天,其固有的矛盾不可克服,在其国内和世界引发出新的更加尖锐的矛盾、冲突的时代表现。
一、资本主义发展的“三级跳跃”
欧洲的文艺复兴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经过近三百年的发展,较早形成了以资本自由竞争为特征的市场体系。这一体系在两个方面对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是社会化的分工和协作,二是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大量应用。到18世纪中叶,催生了西方的工业革命,其直接成果便是马克思所描绘的:“资产阶级在其一百年时间里创造出了此前人类历史所创造出的生产能力的总合”。但就资本自身发展来讲,它从革命之前以剩余价值为唯一追求目标的自由资本,转化为既追求剩余价值又追求垄断利润的垄断资本,从而完成了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到垄断的第一次“跳跃”。
这里要强调的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母体。这个母体的“遗传基因”和“造血功能”集中体现为:商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等量商品的价值实行等量交换的价值原则。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跳跃”(包括后面的两次“跳跃”)是以市场经济为原点,关键是观察它在每次“跳跃”之后,其遗传基因会发生哪些变异。
我们观察第一次“跳跃”后产生的垄断利润。按照马克思的分析,垄断利润是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市场利润的超额利润。他指出:“某些商品的垄断价格不过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具有垄断价格的商品上”。表面上看,垄断价格未能增加商品的价值,也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它不过是对非垄断资本据有的剩余价值的分割。“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仅可以找到竞争、垄断和他们的对抗,而且可以找到他们的合题。这个合题不是公式,而是运动。垄断产生着竞争,竞争产生着垄断。”这表明垄断虽不能消除竞争,但竞争在垄断产生后开始日趋弱化。换句话说,当垄断资本同非垄断资本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时,市场竞争原则对于垄断价格仍具有决定性作用。反之,当垄断资本发展到一枝独大,就会出现赢者通吃的局面,垄断价格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原则的制约,垄断低价常常会转变为垄断高价,商品的价格便会脱离价值规律的制约。
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垄断资本的出现,不仅是对大量中小资本的吞噬,同时加重了对本国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剥削,从而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加深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
资本主义的第二次“跳跃”表现为垄断资本转化为跨国垄断资本。垄断资本使资本集中的过程加速,一国的市场已无法满足垄断资本的“食量”,它便借助国家的力量开始对外扩张。这个过程开始表现为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继而发展为瓜分、重新瓜分殖民地的两次世界大战。战争的巨大成本使垄断资本同样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特别是当核武器在战争中使用,使垄断资本和人类文明共同面临同归于尽危险的时候,强国垄断资本便联合起来,构筑起跨国垄断资本世界体系,以全球化市场为目标,将发展中国家的弱势资本卷入世界市场体系。新自由主义便是构建这一体系的理论基础。
在这样一个跨国垄断世界市场体系中存在两个层次或两个集团:一个以科技、金融、军事均具较强实力的发达国家(以G7为代表);另一个是实力较弱,但具有广大的市场、廉价劳动力和丰富资源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有了这种差距的存在,便为这个市场体系的国际化分工创造了条件。二战后,由美国牵头实现并完成了这一世界市场体系的构建,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包括在其架构下的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WTO以及配套的结算体系。然而,这样一个市场体系同自由竞争的市场体系是有较大区别的,表现为两大集团在发言权、投票权、规则制定权甚至关税权等地位是不平等的。西方国家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迫使发展中国家放低关税壁垒,将自己的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产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同时将高端技术及高端产业控制在自己手中,构成了层次分明的高、中、低端国际产业链条。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跨国垄断资本在这样一个市场体系中获得了比国内垄断利润更高的超额垄断利润(中国需用8亿件衬衣换取一架波音飞机),市场经济的价值原则再次受到冲击。但同时对于西方国家自身来讲,其自由竞争的市场机能也遭进一步弱化,表现为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发展畸形、产业空壳化,甚至出现“铁锈地带”,自身的“造血机能”降低。但由于获得了较为广大的新市场,“输血功能”增强,维持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运作,掩盖了其深化的内部矛盾。
资本主义的第三次“跳跃”表现为跨国垄断资本向霸权资本的转化。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成为了这次跳跃的“跳板”。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世界各国可以用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此时的国际市场体系,虽然存在着超额垄断利润,但从本质上看仍未脱离价值交换原则。但当美元与黄金脱钩,而与美国信用挂钩后,世界市场体系便面临着危机,2008年的金融危机便是世界市场体系危机的一次预演。
美元与黄金脱钩,表面上是适应国际贸易扩大的需求,本质是美国二战后发动的数次侵略战争,使美国的黄金储备大量减少,不足以支撑美元作为国际贸易货币的信用,美国便通过其强大的金融和军事实力绑架来一个能够代替黄金支撑美元信用的理想“信物”——石油。石油的广泛需求性,支撑了美国国际流通货币的地位,而其超低的价值可以让货币发行国以收取铸币税的形式而获取超高的市场价差。一个更高于超额垄断利润的新的形态出现了,我们只能称之为霸权垄断利润。在这样一个国际市场体系下,原始的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基本被掏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产品被强迫换取有差别的劳动产品,美国可以利用美元去“薅世界的羊毛”,甚至可以操弄“绿纸换产品”的戏法。
当用于国际贸易的流通货币,其信用是靠货币发行国的霸权力量支撑的时候,资本主义便完成了登峰造极的第三次“跳跃”,资本的本性便暴露到了“可以践踏人世间一切道德准则的地步”,民主、自由和规则完全被无底线的蛮横和疯狂所取代,这才是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原因。
二、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独特性
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系由市场主体实行等价交换的自由竞争属性和由市场价格决定资源配置的属性构成了这一体系强大的“造血功能”。然而,任由这样一种市场体系无节制的自由发展必然会派生出高于剩余价值的垄断利润、超额垄断利润,甚至霸权垄断利润。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寄生性会越来越严重侵蚀自身赖以生存的母体——市场经济机能。当代表价值的货币其自身价值被移花接木时,这个市场体系便面临崩塌,其造血功能也将面临弱化甚至衰竭。
中国的民主革命开启于西方资本主义过渡至帝国主义阶段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已完成了第二次“跳跃”。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后,以社会主义规模化协作机制取代自由市场竞争机制,以计划经济取代封建自然经济和官僚垄断资本经济,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一次实践探索。然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较于西方资本主义缺少了前资本主义近三百年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基础,单纯的计划经济并不能取代市场经济的功能。新中国成立后前三十年,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实践某种意义上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规模化协作机制的前提下,引入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将公有制经济纳入市场竞争机制当中,使多种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共同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成功引进了市场经济的造血功能,使中国的经济规模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世界第二,更在于在这一过程中保持并健全了规避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社会主义协作机能,从而使生产和社会获得了协调发展的能力。如今,中国的经济规模已达到美国的三分之二,美国认为这对其造成了威胁,构成了百年变局的另一重大变因。中国和美国四十年来各自的演变,从体制上观察,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一个主动融入了世界市场体系当中,另一个为获取霸权利益与这个世界体系渐行渐远,甚至走向整个世界的对立面。
三、霸权资本形成后引发的世界矛盾的演变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其不可克服性表现为社会的两极分化和市场的萎缩。一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第二、第三次“跳跃”和两次世界大战,无一不是由试图解决这一矛盾而引发的。但就其结果看,仅仅是在一定时期暂缓或掩盖了这一矛盾,其矛盾的深化趋势不可扭转,特别是跨国垄断资本和霸权资本出现以后,资本持有者又通过制造资产泡沫的形式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矛盾,并将祸水扩散至全球。到目前,世界最富有的75个人占有的财富是占世界人口一半的35亿穷人财富的总和,美国1%的富人占据全国财富的90%。因此,这一基本矛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视阈下派生出四对主要矛盾:一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阶级对立的矛盾;二是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三是美国的霸权与其它西方国家的矛盾;四是美国的霸权资本与全世界普通劳动者的矛盾。这四种矛盾相互影响、相互激荡,构成了当今世界大变局的整体画卷。
聚焦美国当今社会,从种族尖锐冲突、控枪困局、防疫失控、中产阶级萎缩、产业失衡到两党对立、商人出任总统以至退群、弱化同盟关系、对中国极限施压……无一不是四对矛盾相互作用结出的恶果。这些乱象中展现出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美国社会出现了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失衡,资本与国家的对立。
回顾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在霸权资本出现之前,资本与国家之间虽有矛盾,但基本是协调的,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总是服务于自身的经济基础——主要服务于资本的诉求。国家为资本运行营造条件,开辟市场。资本为国家创造或掠夺财富。但资本与国家在诉求和功能上毕竟是有区别的。资本的诉求就是逐利,而国家政权除为资本服务,还需维持一个以民生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平衡。当霸权资本出现以后,维系市场竞争机制的货币出现去价值化,严重侵害了大多数市场主体的利益,甚至威胁到了国家的利益和信誉,这是霸权资本所始料未及的。因为国家的危机预示着霸权资本的命根——美元的危机,是不惜牺牲国内社会平衡和国际盟友的反目,继续维持以美元为核心的美国霸权,还是回归到以价值交换为原则的国际协作体系之中,整个世界为此拭目以待。对此,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相关治理方案,将为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全新选择。

序号 | 评价专家 | 专家等级 | 机构 | 评价时间 | 打分 | 评语 |
---|---|---|---|---|---|---|
1 | 周** | 1级 | 合肥工业大学 | 2021-06-17 06:22 | 74 | |
2 | 黄** | 1级 |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 2021-05-10 16:16 | 86 | |
3 | 鲁** | 1级 | 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2022-01-15 18:46 | 82 |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视阈下派生出四对主要矛盾:一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阶级对立的矛盾;二是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三是美国的霸权与其它西方国家的矛盾;四是美国的霸权资本与全世界普通劳动者的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