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由“革命的统一战线”到“爱国的统一战线”,再到“新时代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统一战线都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法宝之一。近日,中共中央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发布。这次修订的《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提出了具体要求。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统一战线最鲜明的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统一战线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实行的政策、采取的措施都要有利于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为了更好发挥统一战线的显著制度优势,解决人心和力量问题,为了强化党在同心圆中居于圆心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巩固统一战线“众星拱月”的良好局面,坚持和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关键。
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鲜明的政治性。1939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为中共中央党内刊物《共产党人》所做的创刊词中,明确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并把统一战线放在“党的三大法宝”之首。毛泽东同志鲜明地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正是由于我们党始终站在政治的高度,定位和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拥护革命、支持革命的积极因素,紧密围绕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进而形成了势不可挡的革命合力,确保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法宝之一,其政治效能随着党执政任务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深刻的时代性和现实性。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指出:“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的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它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改革开放以来,统一战线作用持续凸显,统一战线的政治效能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为巩固我们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毋庸置疑,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同时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1949年3月23日,是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的日子。毛泽东同志望着连绵雄伟的太行山,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初掌政权是赶考,长期执政亦是赶考。赶考之路要用统一战线法宝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奋斗。如今,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广泛联盟。要确保党的事业推进到哪里、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就体现到哪里,才能使党长期执政的赶考交出满意答卷。
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本次《条例》修订通篇贯穿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统一战线工作的首要原则,明确了党在统一战线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就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作出专门规定。明确地方党委对本地区统一战线工作负主体责任,并强调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为本地区本部门统一战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这些规定,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确保统一战线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为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提出根本遵循。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准确把握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政治判断,新时代统一战线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增强党在统一战线中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形成最大公约数,绘就最大同心圆,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